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社会新闻  > 正文

根系沃土,枝干凌云

作者: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5-06-21 09:04

齐肖婷

我常常想起故乡那棵老槐树。它的根系盘踞在鲁西平原的沃土中,枝干却向着四面八方伸展,既深深扎根又努力生长。这景象让我想起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应有的姿态——既要做扎根本土的“根系”,又要成为支撑发展的“枝干”。在“鲁西崛起增长极、四省交界中心城、向西开放桥头堡、黄河文化新高地”的宏大叙事中,在“六大工程”的壮阔蓝图上,我们每个人的担当要如那老槐树,根系着沃土方能枝干凌云。

向下扎根的担当是脚底沾泥的务实。机关工作不是云端的舞蹈,而是大地的耕耘。每次回老家,总惊叹于家乡的美丽蝶变。从默默无闻的落后小村落到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,我的家乡已成为鲁西南大地上乡村振兴的美丽缩影。曾和一名驻村干部长谈,他有一本磨破边的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困难与需求。当我问他为何不直接用电脑记录时,他说:“手指敲键盘不如用脚板量量土地,屏幕上的数据比不上板凳上唠唠家常。”这句话正是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大地的生动写照。在推动“乡村全面振兴工程”中,制定的每一个政策不都应当经过这样的“脚板检验”吗?有的干部把调研变成“车窗观光”,把座谈搞成“会议室表演”,这样的作风不可能触摸到真实的民生脉搏。真正的担当是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,让政策语言转化为方言土语,使文件上的黑字变成群众脸上的笑容。就像黄河水滋养两岸土地,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也应该浸润到基层的土壤深处。

向内生长的担当是刀刃向内的勇气。机关干部常被比作“枢纽”和“纽带”,但若自身锈蚀,再精巧的机械也会卡顿。在过去,推诿扯皮时有发生,甚至一个项目审批要盖十几个章,每个章背后都是一道“玻璃门”。“改革开放攻坚工程”正如一道利刃,破开这层层顽疾。机关部门率先拿自己“开刀”,简政放权,砍掉冗余环节,压缩办理时限,让群众“最多跑一次”“一次就办好”。这让我明白,担当不仅是向外发力,更是向内革命。在培育“新质生产力”的今天,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“旧质生产关系”里,又如何引领时代的潮流?担当有时是壮士断腕的决绝,是打破陈旧枷锁的魄力。

向外拓展的担当是跨越藩篱的视野。菏泽地处四省交界,这本是区位优势,但思想上的“交界意识”却可能成为桎梏。“向西开放桥头堡”定位的提出让人深刻体会到:站在十字路口的人最容易迷失方向,唯有走出“基础差”“资源少”的“交界心态”,才有可能走得更远。于是我们走出菏泽,向先进典型学习,向模范地区借鉴,我们创造性地用起我们的黄河文化、牡丹元素,让城市发展有“体量”更有“气质”。担当是既能看清脚下的路,又能望见远方的山;是既明白自己的坐标,又懂得在更大的坐标系中寻找机遇。

向上支撑的担当是托举希望的脊梁。机关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职员,我们的肩头扛着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。增进民生福祉从来不是一句空话,身为一名人社干部,犹记得开展“社保服务进万家”主题活动时一张张舒心的笑脸,犹记得举行“技能照亮前程”系列培训时一道道求知的眼神。这样的时刻让人真切体会到:担当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具体的温度;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鲜活的改变。每个社保政策的落地,每份劳动合同的签订,每次劳动争议的调解,都是在为百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。

根系沃土,枝干凌云。这四种担当构成了机关党员干部的立体坐标系,它们不是割裂的选项,而是统一的行为逻辑——只有向下扎得深,才能向上撑得稳;只有向内改得彻底,才能向外走得更远。在贯彻市委“20条意见”的实践中我愈发懂得:作风不是装饰品,能力不是展览品,它们最终要转化为发展的“生产力”、民生的“幸福力”。

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菏泽的党员干部正迎来属于自己的“大考”。这考场不在安静的会议室,而在热闹的黄土大地;这考卷不是装帧精美的文件,而是群众期待的眼神;这考官不是上级领导,而是奔涌向前的时代。当我们每个人的担当汇聚起来,就一定能构筑起支撑菏泽崛起的“四梁八柱”,让“六大工程”从蓝图变为现实,让“四个定位”从愿景成为风景。

老槐树又发新枝了。它的根系在泥土中默默延伸,枝头已绽放嫩绿的新芽。这正像我们所追求的——俯身大地时是勤务员,仰望星空时是追梦人;扎根当下时是实干家,面向未来时是开拓者。拥有这样的担当,终将让牡丹之都绽放出新时代的绚丽华章。             (作者单位:市人社局)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